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考前必备终结版——万国陈璐琼 多数考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准备的几个误区: (1)依据主要为2011年三大本表述而没有参考中共中央政法委出版的“小黄书”读本,没有和胡书记的“七一讲话”的内容与时俱进。 (2)没有指出卷二、卷三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考察方式和应对模式,还是停留在“知识普及”阶段,缺乏现实应用。 (3)对卷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论述题模板没有准备或者纯粹记忆,而忘记了题目中会有特定角度和联系材料。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客观题两种考法及2011年考情预测 2011年该部分选择题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知识普及型】,考察基本知识,而另一种是【现实应用型】,考察现实中的举措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的关系,主要在卷二和卷三。代表性题目和2011年客观题的出题模式如下: 【知识普及型】(单选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关于“依法治国”,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0年卷一第3题) A.依法治国以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为必要条件 B.依法治国依赖于法制完备,法律健全完备了,法治就实现了 C.依法治国应当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 D.依法治国的实现,必须以规范和制约公权力为前提,做到职权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答案】( )[1] 【现实应用型】(单选题)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司法机关必须“严格公正司法”。下列哪一选项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和要求?(2010年卷一第1题) A.司法机关必须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相结合,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B.司法机关必须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坚持公正与效率兼顾 C.司法机关为了保障判决有效执行,应对当事人实行“一站式服务”,即谁立案谁审判谁执行 D.司法机关为了加强审判监督,可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旁听重大疑难案件审判 【答案】( )[2] 【突破预测】(不定项)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说法正确的有: A.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刑法上的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正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内涵 B. 在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诉讼法被称作“宪法的适用法”、“应用宪法”、“国家基本法之测震器”,由于刑事诉讼法规范和限制了国家权力,因而成为保障公民基本人权和自由的基石。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执法为民 C.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要求证据获得的途径要合法,这个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依法治国内涵 D. 合理行政原则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裁量性行政活动。这个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内涵 【答案】( )[3] 二、2011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观题的万能模板 【题目】 材料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或者“三个统一”的内容,结合胡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的重要精神,加上热门事件,如《刑法修正案(八)》或者《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等,要求你从某个(如A)角度,来谈一下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或者“三个统一”的认识。 【问题】 联系材料,从A的角度,简述你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统一)的认识。 【定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组成,其中,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执政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重要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线和灵魂,也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和关键。) 【说联系】A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A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重大的影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A有指导作用。同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A有独立的反作用,A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促进作用。因此,A的水平的好坏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发展的好坏。他们犹如飞机的双翼,缺一不可。 【抄材料】联系材料,……(附上材料内容) 【喊口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司法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推动法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
【2011年最新内容——胡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摘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总之,我们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三、2011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考点必背 专题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 | 基本概念 | 法治通常的理解就是法律之治,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同时又指通过法律使权力和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法治理念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包含着"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 | 基本特征 | 1.鲜明的政治性。将党的领导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 2.彻底的人民性。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 3.系统的科学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基本国情出发;在内容构成上,是一个科学的有机统一体。 | 4.充分的开放性。古今中外、与时俱进 | 本质属性 |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线和灵魂,也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和关键。 | 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 | 理论渊源 | 理论基础 |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法治思想。 | 文化资源 |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民为邦本;公正执法;以法治国;礼法并用。 | 有益借鉴 | 人民主权论、基本人权论、权力制约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论、法律至上论。 | 实践基础 | 八大成就 | 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法治的八项成就:(1)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领导干部职务和政治生活的法治化(3)依法执政能力提升(4)立足中国国情,适应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做到有法可依(5)人权得到法律保障(6)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7)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水平不断提高(8)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 根本原则 |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根本要求 | 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 | 重要内容 | 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紧紧围绕中心、保障服务大局,坚持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 政治基础 |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重要保障 |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 |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毛泽东: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制定第一部宪法。 | 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 | 江泽民: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入宪。 | 胡锦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是对前三次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成果的继承、发展和升华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邓小平:法制建设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死刑不能废除";"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把"一国两制"的构想法律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 江泽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胡锦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 作用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思想基础。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司法机关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发展法学教育、繁荣法学研究的重要保障 |
专题二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立法 | 科学 | 坚持科学发展观,即(1)立足我国国情,遵循客观规律立法;(2)健全立法程序 | 民主 | 坚持群众路线:即(1)立法主体民主;(2)立法内容民主;(3)立法程序民主 | 统一 | (1)宪法至上;(2)下位法不能违背上位法;(3)同位法不能冲突 | 完备 | 形式意义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质意义上要体现公平正义 | 执法 | 合法合理、高效便民、权责统一、政务公开、提高执法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 司法 | 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树立司法权威、发扬司法民主 | 其他 | 诚信守法、加强监督、繁荣法学、坚持依法执政 |
【小贴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吴邦国委员长在2011年两会宣布:我国已形成(不是基本形成)以宪法为统帅、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统一整体。 特征: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科学要求。一元多层次。4、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5、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意义: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有助于坚持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有助于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有助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专题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 | 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 | 【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民主选举】【民主权利】 | 法制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 | 【民法典制定】、【反垄断法公布】【立法质量】 | 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 【救助条例的废除】、【民诉和刑诉的修改】 |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 | 【行政强制法的出台】【职权法定】 | 执法为民是本质特征【大执法包括司法】 | 以人为本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 | 【民生问题】【反对面子工程】【能动司法】、【司法为民】、【炕上开庭】【马背上的法庭】【口头立案】 | 保障人权是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 | 【特殊人群的特殊保护,如刑八的老人免死】 | 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客观需要 | 【目光执法】、【铁桶执法】【动之以情】【形象文明】 | 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立法、行政、司法工作的生命线】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 | 【胡斌案】【我爸是李刚】【禁止歧视】【反对特权】 | 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 | 【案结事了】、【药家鑫、李昌奎、邓玉娇】 | 程序正当是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 | 【规范量刑】、【信息公开】【开门立法】、【个税意见征求稿】、【草案上网】 | 及时高效是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尺 | 【小额速裁】【简易程序】【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 | 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 | 把握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前提条件 | 【紧急状态】【非典】【震后重建工作】【公共安全】 | 围绕大局是服务大局的根本保证 | 【稳定压倒一切】【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 | 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 | 【三效合一,法律是首要,政治和社会是根本】 | 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 思想领导 | 【马克思主义】【党提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 政治领导 | 【多党合作制度】【中国特色】 | 组织领导 | 【行政机关设党机构】 |
现在,你已经具备的通关的任何条件,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到底!——陈璐琼
[1] B
[2] C
[3] AD
|